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3
编号:13514871
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
     综上所述,对于50岁以上且伴有阴道异常性出血、子宫内膜增厚、绝经、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症状的患者,应建议使用宫腔镜辅助诊刮术等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对于术前不确定,临床高度怀疑恶性的患者,可实施全子宫切除术,并建议采用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以便进一步降低其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方清敏,陶涛,杨琳.子宫内膜病变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4):72-73.

    [2]曹冬焱,俞梅,杨佳欣,等.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7):519-522.

    [3]梁晓兰.子宫内膜息肉并发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危险因素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158-159.

    [4]张薇.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 32(17):2720-2721.

    [5]周莹,冯凤芝,金滢,等.子宫内膜增生并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11):826-829.

    [6]郭秀玲,张妍.子宫内膜增生症中不同影响因素和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 38(17):1998-2000.

    [7]任王静,刘娟,闵爱萍,等.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探讨[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7,7(3):20-24.

    [8]何翊姣,王建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878-880.

    [9]王慧,郭秀玲.子宫内膜增生症中不同因素及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泰山医學院学报,2018,39(2):136-138.

    [10]孙志红,张玉凤.活检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0):4626-4629.

    [11]徐海洋.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33):52-54.

    [12]张爱玲.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4):149-151.

    [13]郭芳.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30):146-147.

    [14]翟芬菊,李彩菊,杨利.子宫内膜增生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55-2456.

    [15]李玲,杨兴升,孙清,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内膜癌漏诊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7):553-555.

    [16]陆林,陈相英,陈昭日.影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及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7,39(2):129-131.

    (收稿日期:2019-04-01 本文编辑:闫 佩), 百拇医药(张月华 王路祎 张色华)
上一页1 2 3